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村一品,“雪裙仙子”撑开村民“致富伞”

体育正文 93 0

一村一品,“雪裙仙子”撑开村民“致富伞”

一村一品,“雪裙仙子”撑开村民“致富伞”

竹荪是隐藏(yǐncáng)在深山里(lǐ)的珍馐,被吃货们称为舌尖上的“雪裙仙子”。在推进“一村一品”进程中,赤壁市官塘驿镇洋泉畈村经过多方考察,将竹荪种植(zhòngzhí)确定为主导产业(zhǔdǎochǎnyè)。自去年10月播种以来,当前第一批竹荪已(yǐ)喜获丰收,一朵朵“雪裙仙子”正悄然撑开村民的“致富伞”。 走进洋泉畈村的(de)竹荪种植(zhòngzhí)基地(dì),一朵朵雪白的伞状竹荪排列整齐地破土而出,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在菌垄间忙碌,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竹荪摘下、装筐、分拣,现场一片火热的繁忙景象。竹荪种植需要竹灰(zhúhuī)打底(dǎdǐ),洋泉畈村拥有丰富的楠竹(nánzhú)资源,基于这一优势,该村在综合考察后决定投资引进竹荪种植,精心打造了40余亩的“一村一品”示范种植基地。 洋泉畈村党总支部书记喻思玲说:“每个村要(yào)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特色产业。我们村可能要在土地上做文章,两位村干部(cūngànbù)就外出到多(duō)省去考察。结合(jiéhé)当地的土壤特性、条件、温度,以及万亩竹林资源,最终选择了竹荪种植。” 为保障竹荪采摘(cǎizhāi)后的品质(pǐnzhì),基地配套建设(jiànshè)了烘干设备、保鲜冻库和喷水系统。每天上午村民们抢抓最佳时机,将采摘后的竹荪就近进行锁鲜处理。 洋泉畈村村干部凌祖香说:“因为我们要保证竹荪的品质,所以建了加工(jiāgōng)车间,现摘现烘干。烘干后,再转移到保鲜库。有时候温度(wēndù)太高,竹荪的爆发力太强,我们会缓冲(huǎnchōng)两三个小时,以保证它的品质。” 当前该村竹荪种植从培育(péiyù)、日常管护到采摘均采用人工作业模式,当第一批竹荪进入采收期,第二批菌丝正在土壤中蓄力,第三批菌种也已准备就绪。这种分批种植的方式,让基地每天(měitiān)能够吸纳(xīnà)50余名村民(cūnmín)务工,人均日工资100元以上。 洋泉畈村老党员汪珍顺说:“竹荪种植得好,还(hái)可以带动我们村的(de)村民前来务工,增加一份额外收入,大家也很满意。” 初次种植的汗水最终成功兑现了价值。首年(nián)试种,基地亩产干货预计可达200斤,相当于(xiāngdāngyú)2000斤新鲜(xīnxiān)竹荪(zhúsūn)的精华凝聚。这些源自楠竹林的珍品,将沿着村干部考察的足迹,成批发往福建、江西等竹荪集散市场,完成从深山到市场的财富蜕变。 “我们(wǒmen)已经(yǐjīng)迈出了第一步。如果成功,我们就可以把经验保留下来。后期如果有其他村需要这种技术或经验,我们就可以去分享,共同在乡村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的路上发展。大家一起努力(nǔlì),把生活创造得更好。”喻思玲说。
一村一品,“雪裙仙子”撑开村民“致富伞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